“餐厅禁止自带酒水”“包间最低消费xx元”“一经售出,概不退换”“本方拥有最终解释权”“物品丢失本店概不负责”……熟悉吧?其实都是霸王条款!本期P君就为你讲讲,你身边还有哪些霸王条款,你却不知道或者早已习以为常。
1、餐饮业:收取包间费,谢绝自带酒水
每次去饭店吃饭,都会听到包间费、开瓶费、谢绝自带酒水这种说法,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觉得很不合理,但是饭店却说这是行规。这钱到底应不应该给呢?
今天P君明确告诉你,按照有关的司法规定,“禁止自带酒水”、“包间最低消费xx元”、“消毒餐具另收费”已经明确被定义为违法行为,最高罚款可达3万,而你往往就被“潜规则”了噢。
这么热的天,最爽的当然还是在家里吹着空调,等着外卖咯。什么禁止自带酒水,P君才不受这个气呢。现在饿了么上面还常年有优惠活动,好多餐厅都是满多少就立减,比实际去餐厅吃要便宜得多。
2、银行:离柜概不负责
平常我们在银行都会看到“离柜概不负责”的免责告示牌,其实也属于霸王条款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,经营者不得以合同、通知、声明、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、不合理的规定,或者减轻、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。简单而言,银行“离柜概不负责”的免责告示牌已违反了规定。
其实,无论银行是少支付客户钱款,还是多收了钱款,只要客户拿出证据,银行是不能以“离柜概不负责”来推卸责任的。
按照传统银行的说法,离开了柜台一切责任均不归银行承担,但在支付宝里,就算是意外资金被盗,只要保留好足够的证据,可以全额补偿,可谓是业界良心。
3、手机:“运输途中损坏不能免费维修”
苹果手机如今普及率越来越广,但你知道吗,在《IPHONE维修报告》中,有一条维修声明:凡因运输原因或客户自身原因造成的产品损坏不享受苹果免费维修。这不是坑爹么?就连消费者协会也站出来发声:苹果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。
谈到买电子产品,第一印象总会是京东。确实,相比于其他的电商网站,京东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建仓储和自己的物流体系。所以买电子产品过程中,就算是有所损坏,也可以很方便找到责任人,不像其他地方,物流公司和商家彼此推卸责任。在京东APP中也可以随时查到商品的物信息甚至快递员的个人信息。
4、购物:特价、促销商品,概不退换
有时候去超市里面会看到很多打折商品,一般旁边都会写着促销商品,概不退换的告示。时间久了甚至我们自己都觉得这个还有点道理,毕竟都促销了再退换岂不是亏本?今天P君可要提醒你,这种声明是无效的,如果以后你发现促销时买的东西有问题,一定要去直接找商家,可不要被这种声明给吓到了。
自从用了唯品会,再也不用去盯着实体店里的折扣信息,而且唯品会上面的折扣力度会更大。同时还有7天无偿退换的政策,还有什么理由去忍受霸王条款呢?
5、旅游:在不减少景点的前提下,旅行社保留对景点进行调整的权利。
P君平时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四处走走。但在旅游过程中,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:在不减少景点的前提下,旅行社保留对景点进行调整的权利。记得当时P君还问导游这样合法么?导游的解释是:你们交了多少钱,我们就带你们玩多少地方,有时候一个景点去的人太少,所以会有些许变也很正常。
后来P君才知道,其实旅行社是没有权利随意对景点安排进行调整,除非是特殊情况。
作为旅游资深爱好者,也用了几家旅游APP,最后还是觉得途牛旅游做得最棒。所有的旅游路线清晰明了,就算在旅游途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反映,再也不做“被宰的羊羔”了。
6、通讯:手机充值卡过期作废
记得有一次P君打扫卫生,突然翻出一张旧的手机话费充值卡,上面写的有效期是截止2012年,P君给移动客服打电话得知此卡已经过期,无法充值。P君当时就很疑惑,卡是花钱买的,里面的话费也没用过,怎么就不能再充到手机上呢?
后来P君才知道,原来这种说法是无效的。就算充值卡的有效期到期,卡内的财产所有权也应该归属消费者,运营商无权私吞。
现在P君只要是充话费,就都会选择去淘宝上充了,即时到账,方便又快捷,而且每次都还有折扣,何乐而不为呢?
7、汽车:一经售出概不退换,内饰以到店的实车为准
P君虽然还木有小车,但平时也挺关注这方面的资讯。众所周知4S店是一个水很深的地方,如果你有去买过车,在合同上一般都会有这样一句话:一经售出概不退换,内饰以到店的实车为准。对方往往给的理由是,汽车属于特殊商品,无法享受正常商品退换的待遇。
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,根据相关规定,消费者有权享受”三包“服务,三包责任应该任由销售者依法承担。所以如果准备买车的朋友,到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。
如果说国内最大的汽车论坛,估计也非汽车之家莫属了。除了可以了解各种车型的资讯外,还可以向里面的达人请教各种汽车相关的问题。同时也可以看到各位车友曝光出的一系列车企和4S店的惊人内幕,也算是前车之鉴吧。
8、租房:房主、客户通过本中介以外的渠道,看房行为无效。
又到了换工作的高峰期,加上一年一度的毕业季,房产中介们也到了一年中的旺季。在租房过程中,同样也存在很多霸王条款,例如房主、客户通过本中介以外的渠道,看房行为无效。举个例子:P君通过A中介公司看到了某个房源的信息,但最后选择B中介公司去看房。其实这些都是消费者的选择权,中介公司无权强行要求消费者做出选择。
话说当年P君也被中介坑过,直到看到了58同城的租房版块才相见恨晚。如果要在58上租房,记得一定要调到诚信房源里,这里面的质量和保障也会高很多。
日常生活中,很多霸王条款披着合法的伪装一直在侵害着消费者的权益,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习以为常或者不愿去自找麻烦。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有人站出来,不要觉得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就任由霸王条款的生长。
遇到霸王条款怎么办?P君教你3个办法:1、拨打12315热线电话;2、向经营者所涉行业主管机关投诉;3、涉及侵权的,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地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今天的《P君带你飞》就到这,希望本期P君介绍的这些可以助你看穿霸王条款的真实面目,也欢迎关注P君微信公众号,来讲讲你遇到过哪些霸王条款。